案例研究:在歧视任务中,情绪表达而非社会背景会调节注意力

在受控实验室环境中研究社会互动和情绪处理的一个核心挑战是精确测量的需求与现实生活中社会行为的动态性质之间的冲突。在他们最近的论文中,“情绪表达,而不是社会背景,在歧视任务中调节注意力,”Pasqualette和Kulke(2024)开发了一个新的范式来研究社会背景和情绪表达如何影响注意力。在参与者观看描述积极、消极或中性情绪的短视频时,同时记录了凝视和大脑活动。参与者的信念是通过告诉他们这些视频是由计算机(非社交条件)或通过视频聊天观察他们的相邻房间的实验者(社交条件)选择的来操纵的。
中心研究问题围绕着理解情绪反馈和感知的社会互动如何在歧视任务中影响显性(眼球运动)和隐性(大脑活动)注意力。
脑电图、眼动追踪和注意力范式
眼动追踪在这项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衡量显性注意力——参与者实际在看什么。人类的凝视行为是社会注意力的有力指标,具有收集信息和传达意图的双重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凝视模式因社会和非社会环境而异,通常遵循隐含的社会规则。例如,人们可能会避免在电梯里直接眼神交流,但会参与其中以建立沟通。
研究人员将眼动追踪与脑电图(EEG)联合注册,以全面了解注意力。脑电图测量的是大脑的整体活动,包括显性和隐性注意力,而眼动追踪则专门捕捉注意力的显性变化。用安装在手臂上的EyeLink 1000 Plus眼动仪,可与各种脑电图和其他生物特征记录设备。
情绪表达调节后期注意加工
通过分析扫视潜伏期(眼睛移动到目标需要多长时间)和扫视次数,该研究旨在确定情绪表达或社会背景是否影响了这些即时的、可观察的反应。
先前的研究表明,情绪刺激会影响扫视潜伏期。例如,情绪化的面孔已被证明可以诱导较短的扫视潜伏期。此外,直接凝视的存在可以迅速将注意力转向面部,突显出扫视社交内容的反射性。然而,这项研究发现,社交或情绪表达对扫视潜伏期或扫视次数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这种特殊的范式中,参与者的即时眼球运动不受反馈的情感价值或被观察的信念的调节。情绪表达对大脑中晚期注意力处理的EEG测量值(早期后部负性和晚期阳性成分)有显著影响,
对眼球运动和同步脑电图记录的详细分析提供了经验数据来支持这一发现,即虽然情绪表达可能会调节大脑中的晚期注意力处理,但它们不会影响在这个特定的实验设计中通过眼动追踪测量的<em]早期</em]注意力的明显转移。
有关眼动追踪如何帮助您的研究的信息,请查看我们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页面或联系我们。我们很乐意为您提供帮助!